通知公告

中國民族關系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讨會在我校召開

時間:2013年05月03日 16:53

作者:

浏覽:




5月31日至6月1日,由我院以及中央民族大學共同組織的“中國民族關系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讨會”在我校齊魯大樓六樓會議室召開。研讨會從社會學、民族學、生态人類學、曆史學等學科的角度對中國民族關系和社會發展之間存在的曆史和現實問題展開了研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馬戎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常務副校長陳理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985工程”中國當代民族問題研究基地主任楊聖敏教授,“985工程”民族發展與民族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白振聲教授、副主任丁宏教授,中央民大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諸教授等一行十七人組成的專家團及我校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讨會。    5月31日上午的開幕式由我校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教授主持,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李民出席開幕式并緻辭。李民認為,此次高水平的學術會議是學術研究史上的盛事,是中國民族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也是我校民族學研究史上的大喜事。他向來賓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并殷切希望與會專家為我校的民族學學科建設、博士點申報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随後,陳理做了重要發言。他說,此次研讨會選址我校是基于我校的民族學在學術界有着特殊的價值,中國民族關系學會與我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礎。他認為,民族關系和社會發展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聯系,關于民族關系和社會發展的學術研究是多民族國家的中國一直在探讨的學術問題。而目前我國剛遭受“3.14事件”的沖擊,民族關系掀起了波瀾,如何促進民族和諧,為持久、和諧的民族關系提供資源,是這次研讨會的研讨現實價值所在。

    研讨會為期兩天,5月31日至6月1日,共開展了8場由專題發言、互動交流、專家議評三部分組成的研讨小會,馬戎、楊聖敏、白振聲、楊庭碩、羅康隆等24位專家學者就自己的研究領域作了專題發言。研讨會大家探讨了目前中國民族關系和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相關解決辦法。

    在5月31日的專題發言中,白振聲教授的發言《科學發展觀與塔吉克社會發展》以塔吉克族發展為例,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诠釋;羅康隆教授的發言《生态維護的族際關系視野》從生态人類學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維護問題;徐萬邦教授的《民族關系與民族進步》發言以赫哲族為例,對少數民族如何發展的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而餘梓東教授的發言《中國民族工作現狀的研判》則從當下反映民族問題的時事熱點,引出其對我國當前民族工作、民族政策的反思。

    在6月1日的專題發言中,黃有福通過自己對舒蘭市朝鮮族現狀與發展研究,指出了朝鮮族人口空洞化的現實,提出一個民族一定要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張國傑教授從民族文化要走向民族認同的角度,論證了在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保護要實事求是的原則;楊庭碩教授以侗族傳統糯稻種植為例,論證了跨文化信息隔膜解讀在社會發展協調中的關鍵價值;戴成萍教授采用問卷、訪談的調查方法,說明了牧區流動人口形成的原因、流動的頻率、流動的方向及由此産生的利弊。

     6月1日下午,閉幕式如期舉行。中央民族大學白振聲教授主持了閉幕式。馬戎教授對本次研讨會進行了總結。他認為本次研讨會非常成功,代表們的發言涉及的内容廣、素材好,有特色、有深度,體現了自己的研究價值,都非常精彩。同時,他希望專家學者們在做研究時,要有創新意識,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積極拓寬國際視野,要借鑒國際研究成果,參考國際上先進的調查研究理論和方法。

    我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白晉湘出席閉幕式并緻詞。白晉湘對本次研讨會的圓滿成功表示祝賀,他認為這次研讨會是我校民族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民族學是我校的領頭學科,是我校申報博士點唯一的一級學科,近年來,我校申請到的國家級科研課題中,與民族學相關的課題占了大部分。他希望我校與中央民族大學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希望與會專家學者一如既往支持我校民族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



上一篇: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曆史文化與旅遊專業”招生簡章 下一篇:“中國民族關系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讨會将于5月30 日至6月1日在我校召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