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21日,研究生團隊“鳳凰縣傳統村落文化變遷調研專業實踐團”在田野調查點千工坪鄉豹子洞村展開為期七天的田野調查。
本次調查以婚姻習俗和宗教信仰為切入點,以紮實的田野調查資料為基礎,從苗寨人們的生計、婚俗、信仰等諸多領域出發,考察城鎮化浪潮下當代苗族傳統村落文化變遷趨勢。在此基礎之上調研組主要撰寫兩篇調查報告:
其一,《苗族婚姻習俗變遷的研究(1975-2016年) ——以湘西州鳳凰縣千工坪鄉田沖村一彭姓家庭為例》。本文以田沖村一戶典型家庭為例,從變遷的表象出發分析其原因,由表及裡,折射出當前苗族傳統村落婚姻文化的變遷。表現特征是婚姻制度的變遷表現在對于同姓不婚的認識、通婚圈的擴大化、婚姻締結方式的多元化、媒人角色的缺失、父母權力的弱化;婚禮禮俗的變遷表現在苗族婚禮時間的變化、苗族婚禮消費水平的變化、習俗的變化。小農經濟逐漸被新的生産方式取代,異質文化的強勢置入,苗族人們觀察自身婚姻習俗的方式的轉變。婚姻制度和婚禮禮俗的變遷處于一個緩慢的動态的發展變化。田沖村的婚姻習俗将繼續在經濟全球化和深入改革開放的潮流中不斷“移風易俗”,在婚姻制度方面将朝着“同姓不婚”思想的被遺忘、婚姻圈的擴大、媒人的缺位、父母決定權喪失的方向發展,在婚禮禮俗中将朝着禮儀儀式的“由繁到簡”、婚禮時間“由長到短”、消費水平的“節節攀升”、“金”代“禮”的趨同化方向發展。
其二,《祖先、神靈與耶稣:一個湘西苗族村寨的信仰與生活》。本文以田沖村來作為一個整體,根據田野調查資料反觀其信仰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其中,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兩類信仰是祖先崇拜、英雄崇拜(革命領袖與神靈),兼具普遍性與特殊性的信仰有土地神、門神,重要角色“巴代”,基督教的傳入。在民間信仰的變遷中,苗寨居民的信仰内容逐漸呈現出年齡組或其他群體的分化;外來的基督教信仰也借由務工返鄉群體傳播回村寨,使原本多元化的信仰生活在略顯頹勢之餘又平添了幾分“新陳代謝”的色彩。
調研組從6月20日開始組織成員閱讀與田野調查方法和苗族文化等相關的書籍;7月11日—17日開展實地調研;資料整理與成果轉化持續到8月20日。本項目調查成員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完全融入苗寨生活,切身體會苗寨風情,了解苗族曆史,感受苗族文化魅力。這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術旅行”,鍛煉了研究生的田野調查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獲益匪淺。
 |
參加學校出征儀式後團隊合影 |
 |
豹子洞村巴岱演示“請鬼”儀式 |
 |
在豹子洞村支書家與其合影 |
 |
成員試穿整套新娘苗服,贊歎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