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學校

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理論課程之四:

時間:2016年08月29日 21:28

作者:

浏覽:




                            龍耀宏和羅康隆老師授課

(本網訊:通訊員李亞)7月15日上午,以西南地區的民族•曆史與生态為主題的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第五場講座正式開講。此次講座由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主持,貴州民族大學教授龍耀宏擔任主講教授。    

   龍耀宏教授是侗族著名學者,貴州民間文藝家,長期從事侗族曆史文化研究。基于此,他思考到,該研究存在若幹問題,如侗族的族源問題、侗語南北方言的形成問題、侗族的村寨與鼓樓的相關問題、“薩”的來源與崇拜的性質問題、 “峒”、“款”與“埋岩”的問題、侗族“歌”與“耶”的名稱問題、侗族與苗族的關系問題。

   他首先講到侗族的曆史來源問題。然後指出,當前的侗族研究中,少有人從軍事設施的角度研究鼓樓。他提到,鼓樓應與村寨聯系在一體,研究鼓樓就得研究村寨;早期的鼓樓一定是軍事設施,與鼓樓相配套的軍事設施還有“卡房”。他還認為,侗族“攔路”的特征與攔路對歌習俗可能來源于古代戰争時期的暗語。

   接下來,他講到侗族“薩歲”信仰問題,分别從薩歲的種類、薩歲的信仰圈、薩歲信仰的特點以及薩歲信仰圈的侗族文化特質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薩歲信仰具有集體性、節日儀式性、征候性和神秘性。如今,薩崇拜範圍的擴散、神像從無到有、進入民族風情園的旅遊設施等新變化逐漸掩蓋本質。總之,龍教授認為,“薩”是侗寨軍事設施的組成部分;“薩”既是信仰中心,也是社會組織形式;祭“薩”活動既是宗教活動,也是“社會”活動;來源與“社”的sa³¹與親屬稱謂“祖母”的sa³¹,合二為一,最終親屬的sa³¹,逐漸取代了“社”,但從“薩”的形态上看,“社”的遺留依然明顯。

   最後,學員們非常積極地與龍耀宏教授進行互動交流,尤其是以侗族調查為主題的第四、第五小組成員對龍教授的講座如獲珍寶,很多學員因此打開了調查思路,進一步深化調查主題。

   7月15日下午3點整,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系列講座第六場田野調查的維度與路徑拉開了帷幕。此次講座由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擔任主講教授,曆史與文化學院講師張振興主持。    

   羅康隆教授現任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77779193永利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從事生态人類學和經濟人類學研究。他主要向學員講解了田野調查的七個維度與十條路徑。    

   首先,抛下一個問題:文化是什麼?通過闡述文化的概念來展示田野調查中應有的思路與方法。人類學者進行田野調查要了解文化。文化策略不同,建構的文化事實體系也有差異。田野調查的實質是對特定民族(區域群體)“文化事實”體系的認知與理解,即是通過對文化事實體系的把握,去理解擁有這一文化事實體系的“文化”和“文化事實”體系擁有者的世界觀、宇宙觀與價值觀。    

   接着,闡釋田野調查的七個維度:人、文、地、産、景、史、神。所謂“人”是指參與活動的人群角色,研究“人群角色”并對這些角色的分類與權責義務進行了解;“文”是文化藝術與人文精神,通過對社區聚落中“文”的研究深切地理解當地人人文精神的“鄉土性”與“生命力”,以找回人文精神的本真;“地”是地理環境,人需要主動适應環境,将其打上文化符合,同時地名在空間建構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産”是對所調查民族生計模式的理解,其調查研究目标在于通過對特定民族的經濟生活方式的調查,以揭示經濟生活方式的變遷與自然環境、社會人文環境的耦合曆程;“景”有自然之景與人文之景,其調查研究目标在于通過對特定社區文化空間的特定布局與有序切換的研究,以從“場景”的角度如何展示其文化,并通過對空間切換與人群角色、物象、符号等的匹配關系,以把握聚落社區文化事實體系的實質;“史”是指該地的民族文化,一個地區民族文化的流變曆程可以充分反映出該民族民族曆史的發展進程;而神的突出表現為圖騰崇拜、崇拜自然、信奉祖先、迷信鬼神,該領域的研究要揭示社區演進中文化策略的應對機制與調适機制。

   然後,講解了選擇調查對象與協作者應注意的相關問題,歸納田野調查的十條路徑:社區行走路線圖、社區平面圖(空間分布)、資源流動圖(市場與禮物流動)、曆史演變圖、農事季節曆、每日活動圖(包括夢)、個人自傳圖(強調口述史應注意:1、多方互證,了解内部的人的看法。2、從外部來看,分析事件背後的動機。)、自然資源利用矩陣圖、社區遠景圖、植物樹種利用圖(地方性知識)。在談到以上十條路徑時,77779193永利民族學15級碩士研究生張寶元為學員們推薦展示地圖軟件“六隻腳”。  

   最後,互動環節,來自西北大學的學員提問七個維度如何劃分當地人的分類系統,羅康隆教授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回應。    

   此次講座,讓學員們了解到進行田野調查應從人文地産景史神七個維度着手思考,以及進行田野調查時可以利用的十條路徑。這對于從未進行過田野調查的學員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性。此外,羅康隆教授充滿趣味的田野調查經曆,也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一篇:曆史與文化學院研究生暑期赴黔東南開展侗族傳統民族文化田野調查 下一篇: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理論課程之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