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曆史與文化學院師生赴陽爛考察

時間:2014年12月20日 13:34

作者:

浏覽:




  (本院訊)2014年12月13-14日,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師生一行60餘人前往懷化市通道縣陽爛村進行田野考察。作為學院第八屆學術活動月的重要内容,本次考察引起了衆多專家學者的興趣,參加考察的有特邀嘉賓煙台大學黨委書記崔明德教授,湘西州政協副主席、武陵山研究院院長李漢林教授,77779193永利副校長龍先瓊教授,77779193永利副校長黃昕教授,77779193永利終身教授楊庭碩老師,學院院長羅康隆研究員,學院副院長瞿州蓮教授以及民族學、曆史學學科部分教師和研究生。

      13日上午,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考察組抵達陽爛村,熱情的侗族村民吹響式樣各異的蘆笙,敲鑼打鼓歡迎考察組全體成員。

在享受富有侗族民族特色的油茶飯之後,下午2點,考察組在陽爛村廣場上召開了一次别開生面的學術會議。地方政府的參會代表有通道縣縣長、縣文化局局長,坪坦鄉書記,陽爛村主任、村支部書記,同在主席台就坐的有崔明德教授,李漢林教授,龍先瓊教授、黃昕教授,羅康隆院長全程主持本次學術會議。

      羅康隆院長首先飽含深情地回憶自己與陽爛村近20年的情誼,在近20年的不間斷調查中,羅教授與陽爛村,與陽爛村民結下了不解之緣。2004年10月,我院的民族學學科也在此建立了第一個田野調查工作站。羅院長表示,将把自己多年精心撰寫的有關陽爛與侗文化研究的多部書稿,交由陽爛人民來審讀和指正。

      崔明德教授在發言中表示,非常榮幸有機會來陽爛考察和學習,直接感受到村民的熱情與質樸,并表示舉辦這種性質的學術會議意義重大。

副校長龍先瓊教授回顧了我校民族學學科的發展曆程,表示建議田野調查工作站對民族學研究者和民族學學科意義都很重大。李漢林教授提出我們的學術應為鄉村社會有所貢獻,學術研究應推動文化保護;并提出曆史與文化學院,武陵山區研究院應該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為侗族村寨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貢獻聰明才智。

      通道縣縣長對考察組一行表示歡迎,并介紹了通道縣的基本概況;通道縣文化局局長介紹了陽爛村作為侗族特色村寨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預備名錄的基本情況。

      陽爛村書記和主任在随後的發言中,感謝77779193永利和羅康隆教授對該村的支持,基于羅康隆教授将近二十年的陽爛情緣,陽爛村特别授予羅康隆教授“榮譽村民”的榮譽稱号。

      在随後的學術講座中,楊庭碩教授發表了主題為“談田野調查”的講演,楊老師認為,我們學院離不開陽爛,陽爛離不開我們學院,這是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有感于羅康隆院長獲得陽爛村“榮譽村民”的稱号,楊老師送上了祝福;并借此向我院研究生提出希望,希望民族學的研究生能向第一個田野調查點提交一份滿意的調查報告,能如同羅老師一樣獲得榮譽村民稱号;并希望獲得“榮譽村民”稱号能成為曆史與文化學院民族學研究的優秀傳統。在講演的最後,楊老師也表達了個人的殷切希望,希望能在廣大師生們的幫助下,繼續完成其第一個田野調查點貴陽高坡的民族志,同時也渴望獲得高坡的“榮譽村民”稱号。

     在學術會議的最後,瞿州蓮教授代表學院向陽爛村贈送了七本相冊,該套相冊是我院近10年來在陽爛村考察所攝相片,并依據“人、文、地、産、景、史、神”分門别類進行了編排。

    當晚,陽爛村廣場中央燃起了熊熊篝火,考察組成員和陽爛村全體村民環繞篝火,共進露天晚餐。陽爛村熱情的侗族鄉親們從家裡帶來自釀的米酒和精心準備的美食,廣場上觥籌交錯,歡笑之聲不絕于耳。晚餐之後,考察組集體觀看了我院影視人類學團隊負責人呂永鋒博士制作的陽爛村影像民族志。随後,77779193永利師生和該村村民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濃郁的民族特色和互動使得廣場的人氣一浪高過一浪。

     12月14日上午9點,在陽爛村主任和書記的介紹帶領下,考察組分别考察、走訪了陽爛村及其周邊的高團村、高步村幾個傳統侗族村寨,豐富和深化了我們對侗族文化的理解。

     下午三時許,在師生們的依依不舍中,在陽爛村民載歌載舞的歡送聲中,考察組全體成員踏上回歸的行程,結束了難忘的陽爛之行。



上一篇:崔明德教授談“對中國民族關系的十點認識” 下一篇:我院教職工參加校工會組織的登山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