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段超教授來我院講學

時間:2015年01月11日 21:26

作者:

浏覽:




   (曆史與文化學院中國史教研室通訊)2015年1月11下午,在我校齊魯大樓影視人類學實驗室,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段超教授來我院講學,發表了題為《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修養方法》的講演。曆史與文化學院羅康隆院長、楊庭碩教授、暨愛民副院長、瞿州蓮副院長,學院部分教師及本科生、研究生到會。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朱廷岚同志及該院部分教師也參加了本場講座。講座由羅康隆研究員主持。

   在主持人和主講人分别回顧兩校之間的協同合作與學術交流之後,講座進入正題。

   段超教授由多年的教學困惑引入,認為高校教師和青年學生都應該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修養,而提高修養必須從四個方面去着手。第一是德業雙修,第二是知行合一,第三是實事求是,第四是為學遵道。

    段教授認為,“為學遵道”是提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修養的重點。在這個核心環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建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即解決學什麼的問題;二是知識修養的方法問題,即解決怎麼學的問題。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科研體會,段教授在建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層面提出了“四個同心圓”的見解,一是外圍層面知識(外圓),二是基礎層面知識(次外圓),三是核心層面知識(次内圓),四是方向層面知識(内圓);段教授以民族學和曆史學為例證,一一做出具體闡述。

    在知識修養的方法層面,段教授提出六點主張,第一是讀書由厚到薄并由薄及後的方法,第二是先基礎後專深的方法,第三是基礎著作、示範性著作反複學習的方法,第四是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方法,第五是有字書與無字書相結合的方法,第六是閱讀與思考相結合的方法。閱讀必須掌握文章的主旨、結構、重要觀點、創新、材料、方法與不足。

   在講座之後,段超教授還與在座諸位交流了由其主持的中南民族大學“恩施州發展研究院”基本情況,重點闡述了該研究員的運行機制與校地合作模式,并表達了秉承開放性研究的宗旨。

   羅康隆研究員與楊庭碩教授對段超教授的講座作出回應。羅院長認為,段教授闡述的問題是諸多高校均存在的現實問題,表達了當今高校教育本、碩、博培養中的多重困惑,其所論及的問題不僅對青年學生和青年教師有啟發,對碩導、博導同樣有所警醒。對中南民族大學成立“恩施州發展研究院”,羅院長表示恩施州、中南民大和湖北民院等單位極具戰略眼光,充分體現了高校服務地方的功能。楊庭碩教授提出了研究院應更加注重提出研究議題,選題比研究本身更重要的建議。



上一篇:湘西州扶貧辦來我校共商駐村幫扶新機制 下一篇:段超教授講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