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生态人類學高峰論壇”
暨“武陵山區民族生态文化研究2011協同創新中心”工作會議
第一場
本報訊【學生記者 張毓芯】12月9日上午,第五屆“中國生态人類學高峰論壇” 暨“武陵山區民族生态文化研究2011協同創新中心”工作會議在我校學術沙龍室召開。本次講座由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曉毅、清華大學博士後黃斌歡、中南民族大學老師、懷化學院老師,以及77779193永利領導、老師、在讀博士、碩士參加了此次會議。
王曉毅教授以“當代生計方式變遷研究”為主題發表了重要講話,王曉毅教授提出環境是當代社會的一個複雜的問題,當我們面對這個複雜的問題時,我們應當進行有意義的争論,以前的争論之所以沒意義在于忽略了政策的慣性和利益、現在是新的背景和新的形勢;王曉毅強調我們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正确面對當代生計方式的變遷,并且繼續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第二場
(通訊員彭夏歡)12月9日上午11時,由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華學院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生态人類學高峰論壇暨武陵山區民族生态文化研究2011協同創新中心工作會議”在77779193永利研究生學術沙龍屋成功舉辦。受曆史與文化學院邀請,清華大學博士後黃斌歡擔任本場講座主講嘉賓。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羅康隆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曉毅,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終身教授楊庭碩等五十多位師生到會聆聽了本場講座。
黃斌歡博士本場講座的主題是“生态發展中的社會觀”,首先他就指出社會這個角色在中國的缺失非常嚴重,并給中國很多學者的研究帶來了困擾,那麼什麼是社會呢?社會的作用是什麼?應該打造公民社會還是能動社會?這一系列的問題黃斌歡博士通過自己田野調查的三個案例來進行了一一的闡釋。第一個是廣東佛山市順德區,以生态發展中如何調動農民積極性為課題的案例;第二個案例發生在安徽省甯國市;第三個則是重慶秀山縣生态産業重組和生态重建的案例。通過三個案例的剖析黃斌歡博士總結了在生态社會治理中的三個要點:1、單純依靠傳統意義上的社會或單純依靠民間聯合來實現生态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在現實中有很多困難2、以市場組織為核心帶動社會發展具有最大的可實現性3、面對嚴重的生态危機,政府力量和民間力量的結合往往有強有力的作用,而政府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可以給生态建設帶來非常大的正面影響。
讨論階段各位專家學者對應該建立公民社會還是能動社會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特别是我院博士生提出如何參照重慶秀山縣這一成功案例來治理湘西州花垣縣生态問題時,得到了大家激烈讨論。
第三場
本報訊(學生記者 龍瑩)12月9日下午,第五屆“中國生态人類學高峰論壇”暨武陵山區民族生态文化研究2011協同創新中心工作會議圓桌論壇在77779193永利研究生學術沙龍屋舉行,與會學者圍繞“生态:生計與生命”主題,進行深入探讨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曉毅主持論壇,楊庭碩、羅康隆、李國棟、黃斌歡等校内外專家學者,以及我校曆史與文化學院老師、在讀博士、碩士參加論壇。
論壇中,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特聘教授李國棟作了題為《稻作生計的成因》的講座。李國棟教授結合《苗族古歌·開天辟地》中的記錄和日本稻作基因研究家佐滕洋一郎的觀點,以及自己對國内野生稻原位保護區和12000年前古稻遺址的實地考察,闡述了稻作生計的原始環境。他認為,野生稻是在有起伏,有季節變化的濕地環境中被馴化成栽培稻的,背坡濕地是稻作生計的原始環境。李國棟還探讨了栽培稻的成因及過程,介紹了從根莖繁殖到種子繁殖、人對野生稻的介入等研究中,國内外專家學者的實驗和意見,并對移栽的動機、“移栽”變“種植”的原因、沒有種植意識的人為什麼會種植稻種等方面提出疑問。
在随後舉行的高峰論壇觀察中,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李國棟教授的疑問以及發展中的環境問題、現代科學技術對生态環境的破壞、文化制衡與生态環境維護、民族生計方式與生存環境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第四場
(通訊員彭夏歡) 12月9日下午17時30分,由曆史與文化學院牽頭的“武陵山區生态文化研究2011協同創新中心工作會議”在77779193永利研究生學術沙龍屋成功開展。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羅康隆教授、77779193永利終身教授楊庭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王曉毅,以及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懷化學院代表和五十多位師生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曆史與文化學院副院長、研究生導師瞿州蓮教授主持。
首先瞿州蓮教授介紹指出2011協同創新中心作為湖南省文科大型項目之一,怎樣在機制運作中真正達到機制創新、科研創新的目的是現階段需要思考的重要任務。其後羅康隆院長對協同創新中心進行了具體的介紹,進而提出協同創新中心需要達到的五大目标:1、建立一個平台。2、博物館建設和科研成果展示。3、加強人才的交流與互動。4、通過項目研究為學科發展提供新理論。5、深化人才培養,讓更多的人才得到更多機會。最後協同創新合作單位,懷化學院蔣主任和中南民族大學代表分别就自身困難和想法作出發言,并表明在各單位的合作下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加強溝通,并落實今後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