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特稿(通訊員 吳合顯)9月17-19日,羅康隆院長等參加了在遼甯省沈陽市舉辦的第13屆中國生态學大會。本次大會由中國生态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态研究所承辦。大會的主題是“創新生态科學,建設美麗中國”。近千名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研究生參加了大會。
受中國生态學學會的邀請,我院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組織了“生态文化與生态文明”的分會場。10多位來自全國部分高校和研究所的學者參加了本分會場并宣讀了論文。羅康隆院長宣讀了《論傳統文化與生态災變的救治》的學術論文。羅院長提出,我們必須強化對民族及其生态智慧與技能的科學研究,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積極組織宣傳推廣,同時嚴格界定這些智慧和技能的适用範圍,避免其它地區加以誤用。同時,作為一種人類寶貴的精神财富,相關民族的傳統智慧和技能并不會過時,即使當前或未來一段時間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但它依然在将來會有得到發掘和利用的機會。
瞿洲蓮副院長宣讀了《扶貧項目的新思路:向傳統生計的回歸——以湖南古丈斷龍山鄉為例》的學術論文。她認為,在扶貧工作中,如何将各民族類似傳統生計的地方性知識引入到有利于扶貧的工作中去,使其發揮其獨特的作用,這需要我們對怎樣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發掘和利用各民族地方性知識的問題進行重新審視。我院青年教師麻春霞和博士生吳合顯也先後宣讀了論文。吳合顯還榮獲了第13屆中國生态學大會青年優秀報告獎。
羅康隆院長會後指出,77779193永利作為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區“生态扶貧”博士點培養單位及“2011協同創新中心”負責單位,參加中國生态學大會并組織大會分會場,有利于促進我校博士點培養和中心發展的創新模式,還有利于實現民族學跨學科發展的空間和平台,進而擴大我院民族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