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師生參加“新時期中國南方區域族群關系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讨會

時間:2014年06月16日 10:58

作者:

浏覽:




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師生參加“新時期中國南方區域族群關系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讨會

 

(文∕吳合顯)2014年6月11日至13日,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及其師生7人出席在武漢中南民族大學舉辦的“新時期中國南方區域族群關系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讨會。來自77779193永利、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雲南大學等40多所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讨會。

羅康隆院長做了題為《生态失衡,文化有責》的大會主旨報告。羅院長指出,生态失衡、生态危機與人類文化存在着直接的關系。由于人類文化自身存在并具有雙重複合性,人類文化與所處環境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上,它會在無意識中與其所處生态環境發生偏離。如随着這種偏離的增加,就會導緻生态危機。目前地球上的生态危機就是這種文化偏離環境所導緻的結果。

羅院長強調,生态失衡,文化有責,但人類的文化也可以回歸這種偏離,以修複生态。因此,人類所建構的各民族文化不僅是支撐人類社會繁榮昌盛的無價之寶,同樣也是維護人類社會生态安全的唯一依賴。

随後的分組讨論中,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彭永慶副教授做了《古代少數民族社會治理與結構變遷——以老司城遺址為中心的分析》的發言。她認為,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治理少數民族社會的一種職官體制,是從羁縻制度轉化而來,這一轉化不僅是政治一體化逐漸強化和内化的過程,同時也是民族區域社會結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民族區域社會“地方”對“國家”的認同不斷加強,民族區域社會的内在體系建構合“國家”對民族地區的治理形成了相互促進的關系。

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教師郗玉松博士在随後的發言中提出,清乾隆中期以後,大量移民湧入土家族地區,從而引發了山區的開墾,适合山地生長的玉米得以普遍推廣種植。土家族地區大規模的種植玉米,提高了該地區糧食的産量,吸引了更多的移民進入土家族地區。他認為,山地的開墾,砍伐了大量樹林,土家族地區的生态環境遭到破壞。玉米的種植引發了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問題。

曆史與文化學院博士生吳合顯也做了《新時期湘西苗族婚姻行為的變遷研究》的發言。他提出,2000年以來,在打工浪潮的拖動下,湘西苗族婚姻行為發生了顯性的變遷。這種變遷引發了一系列諸如緻貧和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他認為,中國新時期美麗鄉村建設必須關注農村未婚大齡男人和留守兒童,必須對婚姻行為的變遷做出反思。

閉幕式上,中山大學麻國慶教授做總結發言。他指出,本次研讨會主題鮮明,針對性強,參會論文質量高,覆蓋領域廣,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學術研讨會。雲南大學陳慶德教授提出,人類學研究在于意義的發現,他進而勉勵青年學者在今後的研究中,要敢于放開視野,要将一個文化事項放在更大的範圍内去思量。随後,中國人類學學會鄧曉華秘書長宣布研讨會順利閉幕。

 



上一篇:77779193永利大學羅康隆教授應邀參加參加“環境、文化與政策: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生态移民與社會文化适應”學術研讨會 下一篇:羅康隆院長出席“新時期中國南方區域族群關系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讨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