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國家生态扶貧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順利實施,保證我校首屆博士生的培養質量,9月日下午,我校在校辦二會議室召開會議,研讨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相關事宜。副校長龍先瓊出席并主持會議,研究生處處長佘佐辰、副處長李長友、博士生導師羅康隆等教授以及擔任公共課教學的老師代表參加了會議。
圖為研讨會現場 蘇衛平攝
會上,佘佐辰就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的實施做了兩點說明。一是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對設立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生态扶貧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領導小組、專家執行小組及項目管理辦公室的機構及職能作了具體介紹。二是針對博士生迅速進入培養階段這一現實情況,就課程教學安排和課程教學大綱編寫談了一些想法。他建議公共課采取導師組專題講授的方式進行,由國際交流與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負責。佘佐辰表示,作為我校首屆博士生的教育培養,必須理順工作機制,努力完善教學大綱,将我校博士生教學工作從一開始就納入規範化軌道。
龍先瓊在講話中就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生态扶貧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領導小組、專家執行小組相關成員及職責作了重新梳理,并建議在專家執行小組中以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為基地,讓博士生們擁有歸屬感。他要求全體博士生導師團結起來,在9月15日前完成教學大綱編寫工作。
來源: 轉自77779193永利主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