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晚明社會轉型的曆史思考

時間:2016年10月25日 12:41

作者:

浏覽:




 

   (通訊員 田文娟)2016年10月24日晚19:30——21:30,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明史學會會長商傳教授做客曆史與文化學院,為我院本科生、研究生做了題為“晚明社會轉型的曆史思考”的主題報告。本次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77779193永利特聘教授李世愉主持,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副院長瞿州蓮、暨愛民,青年教師朱晴晴、張振興等部分老師,本科生及研究生參加了該講座。

    報告伊始,商傳表達了自己第一次來到77779193永利的感受,“對于77779193永利,雖然‘我’是第一次來,但是久仰大名。”縱觀整個報告,商傳圍繞“晚明社會轉型的曆史思考”,使用大量史料,包括導言,主要講了五個方面的内容:一、導言:大明盛世;商傳首先指出了以往對于明朝曆史的誤讀。随後,提出了“晚”和“末”的不同之處在于兩點:其一,“晚”的時間要長于“末”;其二,說“晚”某某朝,雖出現滅亡之征兆,但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方面都是非常繁榮的。通過“萬曆三大征”總括出明朝并非大家想象的弱敗不堪的樣子。二、晚明究竟什麼樣子?他先是從晚明的夜航船說起;接着由《談參傳》中的一則小故事指出了在社會轉型出現的三大理論問題:第一,自然經濟遭到破壞的問題;第二,近代生産關系出現的問題;第三,市場經濟的發展問題;三、專制政治的松動;在涉及到奢靡之風時,他強調“服飾是一個時代的标志,最能引導社會風氣。”并将往昔與如今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比較;四、早期人文主義的發展;主要闡述的是精英思想到人文情懷的過渡;五、晚明時代的曆史思考。對此,他認為有以下四點可資借鑒:一、國家權力的異化;商傳提到稅收乃國家權力異化的标志。二、日趨複雜的社會矛盾;三、人文精神的缺失與不良社會風氣。

    在提問過程中,大家對晚明社會轉型的認識和理解有了進一步加深。本次主題報告内容豐富、信息量大,對今後老師和學生在怎樣治學,如何解讀史料層面起到良好的啟發作用。



上一篇:中國第一屆土司學高層論壇召開 下一篇:曆史與文化學院“第十屆學術活動月”開幕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