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小斐)2016年10月25日晚19:30-22:00,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馬大正教授莅臨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為我院學生做了“新世紀以來中國邊疆學構築的新探索”主題報告,本次講座由我校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教授主持,瞿州蓮副書記、暨愛民副院長,青年教師朱晴晴、張振興等,研究生及本科生參加本次報告。
馬大正教授以“什麼是幸福”的思考引出當前他對邊疆學的學術研究方向與思路,給同學們很大啟發。報告中,首先對中國邊疆的界定做了一個準确的答疑解惑。其次,馬教授以四個方面的維度為同學們掀開了邊疆學研究的面紗。一是中國邊疆研究的千年積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創新。自古我國邊疆學的曆史文獻不勝枚舉,兩千多年來記載不斷,的确不同于其他同時期的古文明,文獻記載也在紀傳體通史與斷代史、編年體的史書與實錄、典制體史書以及地方志史書中有所體現。馬教授還就中國邊疆學研究史上兩次研究高潮做了解釋,這兩次讨論引起西北史地學研究的繁榮,并充分體現出中國邊疆學研究優良的曆史傳統。在探索創新方面,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開展三大研究系列:即研究中國疆域史、中國近代邊界變遷史和中國邊疆研究史。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國邊疆學構建的新探索,馬教授不僅介紹邊疆理論、還做了以中國邊疆學為主題的專著介紹,并且提到同類國内其他高校推動邊疆學成功的探索,最後介紹了馬教授自己16年來對邊疆學研究的成果。三是中國邊疆學的幾點學術思考。對中國邊疆學的學科定位、學科特點、分類設置、實用價值等各方面做了詳盡的講述。最後,他提到,邊疆學是一門有強大生命力的交叉學科,理論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是重中之重。四是結合邊疆學構築對西南土司學構築提出幾點建議。對土司學的學科設置、研究方法、學科特色做出解答。
報告内容深入淺出,馬教授從中國邊疆思想産生推升到邊疆學的研究之路,做了全面的解答,告訴我們中國邊疆學在做什麼,做了什麼,在馬教授的嚴謹全面的報告之中,使同學們對邊疆學有了更深的體會,參會人員認真學習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