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吳合顯)近日,羅康隆院長、吳合顯博士和碩士生戴宇受邀參加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召開的“首屆生态民族學論壇”,并就相關主題做主旨發言。
羅康隆教授的發言主題是《生态文明視野下的生态補償市場化機制研究——以武陵山生态功能區為例》。論文選取武陵山區生态功能區展開有關推動生态報償市場化的具體研究,意在為實現真正的生态報償市場化運行奠定基礎,提供必要的對策。羅康隆認為,生态文明既然是有别于工業文明的新文明類型,那麼,生态文明的實質必須是以人為本,以生态的屬性為轉移的社會運行方式,這一實質性的轉換必然帶有全局性、系統性和徹底性。羅康隆進而提出,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态功能區的生态補償轉換成市場化的生态報償也就勢在必行。
吳合顯博士則以《生态文明語境下的生态扶貧研究——以武陵山區為例》為主題,分析了生态文明視野下有關生态扶貧的内涵與實質,并提出生态扶貧的相應機制和手段。吳合顯認為,基于對生态文明的把握,生态扶貧的内涵顯然包括三大要素:其一是生态、其二是文化、其三是生計方式。他進而指出,這三個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展開生态扶貧不僅要對這三者做到精準把握,還要精準把握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隻有這樣,才能确保扶貧行動不僅可以收到理想的經濟效益,還能實現綠色發展與生态維護的和諧推進。
據悉,“首屆生态民族學論壇”是由從事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研究、生态移民與氣候變化、草地和林地保護、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和相應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界人士自願結成的學術共同體,主要緻力于從事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與生态環境保護、監測、生态移民與生計方式變遷等相關領域的調查研究和多學科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