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吳合顯)3月30日至4月1日,應懷化洪江市的邀請,院長羅康隆教授率生态扶貧博士以及部分碩士研究生出席“黔陽古城與高廟文化學術交流會”。
 |
圖為:學術交流會現場 |
3月31日上午,“黔陽古城與高廟文化學術交流會”在洪江市會議中心舉行。羅康隆作了題為“民族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的主旨發言。
羅康隆首先闡釋了文化研究的“三個維度”。羅康隆指出,文化是指導人類生存發展延續的信息體系。每個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文化,都是靠文化來生存、發展和延續下去。在文化研究維度上,他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生态背景、曆史遭遇,以及社會關系三個維度的差異性。正因為生态背景不同、曆史遭遇不同、社會關系不同,所建構民族的文化事實才不一樣,才多元化。
羅康隆随後介紹了民族文化整理的維度。他提出,傳統文化需要從人、文、地、産、景、史、神等七個維度去整理。他認為,在“七個維度”裡面,“人”是最重要的,沒有了“人”的參與,就等于喪失了發展的主體性、生命性和自覺性。羅康隆為此強調,如果沒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決”,則是悲哀的。所以,鄉村振興,不要盲目争取國家的支和項目,而是要自強自立,把意志鍛煉起來。發現存在的問題,老百姓要肩負起使命,對資産要擁有選擇權、利用權和開發權。有這樣的理念,旅遊開發和鄉村建設才有價值。
羅康隆最後總結了資源整理的四個步驟,即挖掘、整理、凝練、推介。他重點談到了文化資源的推介功能。他認為,過去“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經過時。對黔陽古城的定位,需要積極做出宣傳策劃,進行推介。
會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高廟文化首席研究專家閻朝科和黔陽古城旅遊文化開發研究會會長粟昌德也分别作了“颠覆世界曆史的”一帶一路“源地洪江高廟遺址概述”與“黔陽古城開發中的發展與困惑”的發言。
下午,羅康隆一行在洪江市委黨校校長沈勇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高廟文化遺址。考察中,随行的閻朝科研究員詳細介紹了高廟文化來源、遺址區域,生态環境,以及遺址實物,并就一些問題同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讨論。
關于高廟文化的推介事宜,羅康隆認為,當前應該先積極組織專家學者開展深入調查研究,通過學術成果推動高廟文化的保護力度和社會影響力,而不是急于開發,發展旅遊。羅康隆表示,77779193永利民族學團隊将繼續關注高廟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問題,也将定期組織學術團隊前來高廟做調查研究,為推動高廟文化的研究貢獻一份責任、一份力量。
據悉,77779193永利于2013年獲得“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生态扶貧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招生資格,現已招生五屆。在培養過程中,學院積極對接國家發展特殊需求,高度重視博士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以緻用。出席本次學術交流會,正是學院貫徹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精神,落實博士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的又一次重要體現。
 |
圖為:與會學者專家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