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訊 吳合顯)2018年10月13日上午,“邊疆發展中國論壇”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中慧樓音樂廳舉行。論壇的主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共生、共建、共享”,來自巴基斯坦、希臘、澳大利亞、伊朗、哈薩克斯坦、泰國和中國等國的100餘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論壇開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鄒吉忠主持,國家民委專職委員、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向論壇緻辭,阿富汗邊境與部落事務部副部長穆罕默德·壓庫甫·阿姆再衣、巴基斯坦駐華副大使穆塔茲紮拉·博樓池也分别向論壇緻辭。
中央民族大學資深教授楊聖敏作了“民族國家還是多民族國家——建設現代國家的不同道路”的主旨發言。楊教授提出,中國建設現代國家的過程與歐洲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國人民通過推翻三座大山的一百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建設現代化的、民主的、多民族統一國家的任務,不同的曆史和國情導緻中國必然走與西方不同的道路。今天,兩條不同的道路哪個更具有生命力?更适合人類多元的社會,事實的對比将讓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答案。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赫時遠教授以“共同體的中國理念與實踐——從中華民族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内容,提出了文化多樣性與發展差距的解決之道就是要尊重差異,縮小差距。在現今人類社會“地球村”的今天,人類社會多樣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彙聚。因此,隻有包容多樣,才能實現互利共赢;隻有互聯互通,才能實現共商共建共享。
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黃承偉作了“全球貧困治理中的中國經驗及啟示”的主旨發言。他提出,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經濟發展為帶動力量、以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為根本途徑,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與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普惠性政策與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銜接。這條道路所包含的豐富經驗,對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轉型和消除貧困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葛百彥(Brian Grim)教授作了“一帶一路沿線的宗教及其角色”的發言。他提供了與“一帶一路”國家(除中國外)的宗教人口統計數據和分析,提供了“一帶一路”國家宗教動态的數據,包括宗教對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他認為,經濟影響是通過這個國家的宗教穩定程度來看的,包括涉及宗教的社會敵對行動的水平。
最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以“互聯互通與中國邊疆發展”進行了主旨發言,提出中國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要充分借助邊疆地區與周邊山水相連的獨特區位優勢來實現中國經濟影響的積極和主動的外溢;充分借助邊疆地區各跨界民族的文化優勢,講好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故事,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本次論壇由中央民族大學和國家民委國際交流司聯合主辦。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教授、77779193永利應用人類學高等研究院吳合顯博士應邀參加了論壇,并在論壇專題會議中作了學術發言。

|
圖1:我院羅康隆教授發言

|
圖2:我院吳合顯老師發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