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魯明新)2017年7月17-31日,77779193永利研究生赴湘西州花垣、永順二縣油茶産業盛衰的社會成因探析專業實踐團一行10人在楊庭碩老師的指導下先後分别前往了湘西州花垣縣麻栗場村、永順縣長光村等地區,開展了為期15天的“武陵山區油茶産業盛衰的社會成因探析”專題調研。

圖1同調研對象合影(俞晖/攝)
在花垣縣麻栗場村,調研隊得到了麻栗場村村支兩委的大力支持。在村秘書龍壽林的陪同和指引下,調研組分别采訪了龍修文、王邦武、龍文春、田宗生等10多位村民,傾聽他們對當下油茶産業衰敗的觀點,并相繼走訪了麻栗場村榨油坊、油茶林等地方。在永順縣長光村調研時,調研隊受到了長光村幹部及村民的熱情接待。在第一書記彭武湖與村主任盛海波等村幹部的陪同下和介紹下,調研隊來到了擁有200多年曆史的原始榨油坊做現場調研。傾聽油坊管理員兼榨油匠肖長貴講述與榨油相關的本土知識以及他對當前油茶産業衰敗的原因分析。同時,調研隊還走訪多位村民以及油茶林地。

圖2 同長光村領導幹部座談調研(俞晖/攝)
調研隊在麻栗場村、長光村調研過程中通過訪談油茶種植戶、長期從事油茶貿易者、普通村民、村幹部以及駐村扶貧幹部等不同身份與年齡層次的人員。同時,還深度調研茶油在當地市場交易量、價格等情況以及了解兩個村的油茶林面積與事業開發情況。從油茶交易量、油茶榨油坊、油茶林面積與開發經營等角度分析當下油茶産業衰敗的社會原因。
在調研過程中,無論是當地村民,還是村幹部,亦或者是駐村扶貧幹部都對油茶的經濟價值以及生态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希望在當下的農村經濟開發中再次發揮油茶的經濟價值,推動農村經濟建設與生态建設。
據悉,油茶是我國特有的食用植物油,在我國有2300多年的種植曆史,被稱作為“東方橄榄油”,與橄榄、棕榈、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武陵山區是我國油茶生産的重要基地。

圖3 同長光村領導幹部合影留念(俞晖/攝)

圖4調研隊部分成員同麻栗場村書記合影留念(俞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