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雙嬌)為了加深對所學知識内容的理解與記憶,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術涵養。《中國民族史》課程開展了“走出課堂,走進老司城”的主題實踐活動,走出課堂,走向曆史現場,在實踐中體會老司城的曆史文化底蘊。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參與,再從實踐體驗到理論深化,為本課程的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2024年6月21日,在課程指導老師彭永慶帶領下,3044永利集团2023級中國史專業研究生師生一行19人,前往永順老司城博物館進行參觀,感受老司城八百年土司文化。


永順縣老司城博物館坐落于世界文化遺産地老司城,是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主體工程分為A、B、C三棟建築,B棟為博物館主體。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全體師生移步進入博物館主體。博物館基本陳列《空谷回音——老司城的記憶與實證》,以考古發掘成果為主,分為序廳、老司城遺址、土司制度、溪州銅柱、多媒體、民間民俗文化、遺址保護及結束廳等部分。認真地聆聽講解員關于老司城塵封記憶的生動講述,近距離地觀賞展示的珍貴文物以及錢币、少數民族工藝和地區特色文化等,讓大家進一步地了解中國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為我們感受湖湘文化和民族文化打開一扇重要的門窗。


博物館參觀結束後,大家從室内走向了室外,一行人集體前往老司城遺址。老司城是目前中國境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其功能區可分為生活區、衙署區、墓葬區、街市區等,布局以轄域内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為基礎,加入中央官方規制和華夏文化特征。除了生活區外,其他遺址均點狀分布于綿延起伏的山地之中,而靈溪河逶迤而過、迥抱如帶,形成山、水、城獨特的風景線,大家均驚歎于此間曆史人文與自然風光的巧妙結合。


過橋訪殿,溯河而上,登山而至,一行人最後來到了祖師殿,一路上的探訪,頗有“深山藏古寺”之意。祖師殿前臨靈溪河,背靠太平山,神秘幽靜,祖師殿是當年老司城五大廟宇之一,也是老司城目前保存下來最為完整的古建築。主體建築均坐落在同一條軸線上,沿着陡峭的山坡層層而上,重重疊疊,殿閣飛檐,蔚為威嚴壯觀。


本次的實踐活動,全體師生均收獲頗豐。一座古老的城址,以其豐富的遺迹遺存,獨特而真實地再現了昔日的輝煌與繁榮;一個傳奇的家族,以土司制度發展始末,曆經悠悠八百餘載;一片神秘的土地,以其獨特的山阻水隔之地,見證了土司社會的文化傳統。走向曆史現場,無論是置身于室内的博物館,還是室外的老司城遺址,都提供了連接過去與現在的契機,啟發我們兼具曆史感與現場感的學術思考。置身于曆史人物活動和曆史事件發生的具體的自然和人文場景之中,神遊古今,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對曆史記載的理解。
編輯:呂永鋒
審校:彭永慶、劉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