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百年黨史,汲取奮進力量。根據省委及省委教育工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統一安排部署,結合學校黨委關于黨史學習的通知要求,學院黨委于3月下旬制定了《曆史與文化學院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依照實施方案的學習安排,3月29日、30日,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黨委教工黨支部和學生第一、第二黨支部分别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教育工委和校黨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為奮進新時代汲取強大力量,以昂揚的姿态開啟新的征程。
一、教工黨支部
3月29日下午,曆史與文化學院教工黨支部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暨“學史明理”專題學習。
動員會由院黨委書記瞿州蓮同志主持,她首先宣布曆史與文化學院黨史學習教育正式開啟,傳達了各級黨委的學習活動要求,尤其是對校黨委書記白晉湘同志在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的講話精神作了傳達,要求同志們深刻領會和認真踐行。
張愛華副書記宣讀了《曆史與文化學院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并對實施方案作了詳細說明,明确學習任務和各階段學習要求,認真抓好“兩個階段”:即“七一”前和“七一”後,将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全年。“七一”前,以全面學習黨史為重點,深入了解黨的百年奮鬥史,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特别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七一”後,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并以此為指導不斷深化對黨的曆史的系統把握,明确繼承傳統、立足當前、開創未來的實踐要求。
動員會上,瞿州蓮同志對學習教育活動提出了兩點基本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認識,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深刻領悟黨的革命精神和奮鬥精神,總結和學習黨的曆史經驗和光榮傳統,從學習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的過程中,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二要強化學用結合,保證黨史學習教育取得紮實成效,緊緊圍繞學院教學科研工作,深刻理解教書育人的教師職責,結合實際工作有效落實,以昂揚的姿态開啟新的征程,抓好黨史學習和教學科研相結合,圍繞學科專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實踐活動。
動員會之後,教工支部書記袁理同志主持第一次“學史明理”專題學習活動,并領學了《學史明理要明哪些理?》從十六個方面,全面分析了“學史明理”專題學習的主題及意義:學史明理是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基礎。隻有“明理”,才能更加深刻明白“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還要往哪裡去”,才能更加清晰理解“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要準确把握“學史明理”的深刻内涵,不斷從黨的光輝曆史中汲取砥砺奮進的力量。要從黨史學習中求真理、悟原理,切實增強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的政治自覺;從黨史學習中悟初心、明使命,奮力投身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的偉大實踐;從黨史學習中循規律、察大勢,牢牢把握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曆史主動;從黨史學習中鑒得失、知未來,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從黨史學習中固根基、鑄靈魂,不斷提振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精氣神。

教工支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現場

教工支部書記袁理同志領學《學史明理要明哪些理?》
二、學生第一、第二黨支部
3月30日中午12點,曆史與文化學院學生黨支部在黨員活動室召開學生黨支部黨史教育學習啟動儀式暨“學史明理”第一次專題學習。學院黨委黨建組織員吳恒忠、學院黨委書記瞿州蓮、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愛華、學生第一黨支部、學生第二黨支部出席參加啟動儀式和專題學習。第一黨支部書記郭夢瑤主持啟動儀式暨專題學習。
院黨委書記瞿州蓮宣讀相關要求,宣布學院學生各支部啟動學習儀式。第一,從為什麼要開展此項學習活動出發,學習奮鬥曆程、鼓舞鬥志,啟迪智慧;第二,從學習的三個必要性意義出發;第三,傳達白書記會議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走深走實學習;第四,要明确四個學習主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從提高我們的政治覺悟上見成效,從高質量發展上見成效,從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來見成效,從注重創新方式方法上見成效。最後,遵照主要精神将黨史教育分為七月之前跟七月之後兩個階段,主要采取個人和集中兩種方式相結合。
院黨委副書記張愛華針對“學史明理”進行專題學習,以學什麼理,如何學理為問題問題,從十六個方面進行解讀。最後,針對後期我們的學習提出了要求,學習時要認真、及時、到位。
儀式最後,由吳恒忠同志帶領所有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學生第一、第二黨支部黨史學習教育啟動儀式現場

學生黨支部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及第一次專題學習,曆史學院黨委全體黨員更加深刻地領會了黨史學習教育教育的必要性和意義。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