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學院辦公室)4月15日,羅康隆教授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南少數民族傳統生态文化的文獻采輯、研究與利用”(批準号:16ZDA157)第九次研究工作推進會在學院會議室舉行。77779193永利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庭碩,以及課題組部分研究人員20餘人參加了推進會。會議由吳合顯博士主持。
會上,吳合顯博士首先介紹了重大項目前一段時間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點與不足。随後,楊庭碩教授在充分肯定各位人員研究成績的同時,圍繞研究人員的傳統生态文化數據卡進行了重點講解,幫助大家提升對文獻史料背後所體現的生态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大家精準填卡的能力與效率。
講解中,楊庭碩教授精心挑選了課題組成員周紅果、楊秋萍、黃靜華,以及向涓涓等人所填寫的數據卡,對數據卡的每一項内容都進行了詳細解讀。針對數據卡的“價值考訂與解讀”這一項,楊庭碩教授指出,文獻史料所體現的傳統生态文化,要考慮與當下的“一帶一路”“生态文明建設”“生态扶貧”“食品安全”等國家戰略對接起來,從中提煉出我國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生态文化對國家戰略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與會人員一直認為,通過楊庭碩教授的精心講解和指導,進一步增強了對文獻史料生态文化研究的興趣,進一步提高了解讀文獻史料的能力,特别是通過參與重大課題的研究,更有助于瞄準個人的研究方向和畢業論文的選題與撰寫。
最後,楊庭碩教授還認真聽取了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與難題,并逐一解答。此外,吳合顯博士還就項目下一階段的研究任務作了布置和安排。
近年來,學校黨委、行政高度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随着學校轉型發展的科學推進,我校人文社會科學越來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态勢,從最能體現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術水平的國家社科基金情況來看,我校的立項數連續多年基本穩定在全省前列。從近年來我校社科基金的立項率、學科分布等情況來看,呈現出逐年上升或擴大的良好趨勢。為此,學校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科研運行機制,搭建服務平台,拓展服務領域,加快民族學學科建設成為在全國乃至世界有一定影響的“一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