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的下午3:00,由我校科技處主辦,曆史與文化學院承辦,楊庭碩和羅康隆兩位教授在新校區模拟法庭作了一場題為“在民間發現曆史”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會由暨愛民博士主持并作了精辟的點評,曆史與文化學院的全體師生以及其他學院的學生聽取了這次學術報告會。
曆史是對過去的再現。過去已經生成且不可更改,但人們理解以及表述過去的方式卻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既有的研究也往往隻注重正史,而較少把民間曆史納入視野之内。楊庭碩和羅康隆兩位教授以自身多年的田野調查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在民間發現曆史”作了翔實生動的闡釋。楊庭碩教授認為在建構曆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整理者的觀點、看法,甚至還掩蓋了曆史事實,隻有與民間曆史的交疊、對比中,才能找到合理的解釋。并從五個個案進行了透徹的分析,指出民間曆史的重要性,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羅康隆教授則以自己正在調查的村落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在民間發現曆史”,并從曆史與曆史建構、村落的空間、村落組織、家族與家譜和“國”與“家”的共構等五個方面,闡述了一個村落怎樣建構自己的曆史,又是怎樣與國家同構曆史。指出一切曆史知識都是地方性知識,一切曆史都是地方史,民族史。隻有當村落史、家族史、個人史都發展起來時,結合正史,我們才能建構一部真正的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