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駁“讀書無用論”

時間:2015年04月01日 11:17

作者:

浏覽:




駁“讀書無用論”

——記我院生态扶貧博士生臘爾山鳳凰縣第一民族中學座談會

(本院快訊)近日獲悉,我院首屆生态扶貧博士研究生吳合顯在田野調查期間,受邀在臘爾山鳳凰縣第一民族中學多媒體教室,與全校師生400多人一起,共同交流了讀書的意義與知識的價值。

   針對當下我國農村“讀書無用論”的流行思想,吳合顯首先回顧了個人的成長經曆和故事。他從一個農村放牛娃講起,談到大學本科、說到留美碩士、再到博士研究生。座談中,吳合顯苗漢語夾雜,用最樸實的語言和誠摯的感情講述他人生中的經曆和故事,進而鼓勵同學們不僅要讀好書,還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讓在座的每一位師生深受啟發。

   然後,吳合顯向同學們介紹了他在美國讀書期間的所見所聞以及美國的教育體制。他勉勵同學們要珍惜現有的學習機會,要把讀書當成人生當中最有意義的一次經曆。随後,他還與師生們共同分享了博士學習的辛苦與快樂。

   座談中,吳合顯向師生們介紹了77779193永利的發展,特别是77779193永利民族學學科的建設與學術成果,并分享了我院著名學者楊庭碩、羅康隆的故事。他鼓勵在座的教師們考慮報考77779193永利民族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也歡迎老師和同學們有時間到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參觀、學習和交流。

據悉,按照《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生态扶貧博士培養方案》的“實踐環節與學術活動”要求:博士生在導師和政府扶貧部門、行業領域的專家指導下,深入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累計不少于1年的生态扶貧實踐,針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當地生态緻貧現狀,撰寫扶貧實踐報告,提出解決方案,由政府相關部門出具鑒定意見。同時博士生在實踐期間需要在當地開展有關生态扶貧的知識講座,進行鄉村社區總體營造活動。該活動就是按照這一要求所開展的。



上一篇:曆史與文化學院第九屆學術活動月系列講座二、三 下一篇:我院9月份學術講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