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生态人類學通訊第二期

時間:2013年04月25日 18:59

作者:

浏覽:




《生态·環境人類學通訊》第二期目錄

幹旱區生态-環境人類學研究(專論)

生态決策、地方知識與地方參與——塔裡木河受損生态系統恢複與重建的生态-環境人類學刍議

……………………………………………………………………………………………………崔延虎

塔裡木河流域近50年來生态環境演變的根源及其治理對策的生态-環境人類學思考

………………………………………………………………………………………………王璐,海鷹

學術譯文

什麼是生态人類學…………………………………………………[美]STACY McGRATH,李海泉(譯)

誰擁有文化的話語權………………………………………………[日]太田好信(著),李海泉(譯)

人類對幹旱地區的适應能力…………………………………[美]Emilio F.Moran(著),滕敏(譯)

随筆之頁

馮剛·卡拉麥裡·蒙古野驢……………………………………………………………………陳祥軍

“小河”散記——沙漠 胡楊 古墓……………………………………………………………陳祥軍

新自然保護區

中哈邊境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夏爾希裡自然保護區

友情鍊接

金色陽光 綠色行動

消息樹

簡訊六則



上一篇:生态人類學通訊第一期 下一篇:生态人類學通訊第三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