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特稿(吳合顯)9月24日晚上7:00-9:00,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我院特聘教授李國棟博士在齊魯大樓影視人類學實驗室為我院師生奉獻了一頓題為《探求貴州吊腳樓的文化意義》的學術大餐。我院院長羅康隆教授主持講座。他代表全院師生歡迎李國棟教授來我院進行系列講座,并希望在座的師生多聽、敢問、勤思考、常反思。
李國棟教授首先從貴州各地的吊腳樓談起,通過實證研究,分析比較了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吊腳樓的基本特點。李國棟教授指出,吊腳樓不是簡單的功能性建築,背後有其特殊的文化意義。他分析認為,吊腳樓暗示着原始稻作環境,吊腳樓是某些漢字的原型,吊腳樓傳承着太陽崇拜等等。
李國棟教授指出,吊腳樓是一種文化标志,是外來人最容易發現,也最願意體驗觀察的文化載體。以貴州為例,要想彰顯貴州的文化特色,就要保護好吊腳樓。遺憾的是,在現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中國各地的吊腳樓出現了危機,正在快速消失。
李國棟教授最後提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同樣不能實行“一刀切”,而應該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建立文化差異,尊重和保護傳統文化,實現文化多樣性與經濟發展的耦合。單一文化,隻會對人類未來的生存造成嚴重的危害。
提問環節,李國棟教授認真回答了師生們提出的問題。同時,他勉勵在座的師生能夠帶着責任做學問,帶着感情做研究,共同呼籲傳承和保護中華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