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9月19日至23日,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的,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承辦的西部五省區社會科學院院長聯席會在成都市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西藏、雲南、青海、甘肅、四川、新疆、貴州、甯夏、吉林等省區社會科學院以及全國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近100位專家學者與會。會議圍繞“民族走廊:互動、融合與發展”主題進行學術交流。我院暨愛民教授應邀出席會議,并圍繞“當代發展”主題,做了“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理論與路徑”的大會主旨發言,引起熱烈讨論。

在發言中,暨愛民教授指出:多民族國家内之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既有緊張沖突一面又有共生一緻之處。如何調處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緊張關系,實現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之于多民族國家統一、安全和穩定顯得特别重要。曆史地看來,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的相關理論與實踐路徑,主要有:強制同化、基于文化多元理論的認同整合、由建構“國家民族”認同而至民族國家認同、由“公民身份”而實現兩種認同的“統一”等。但在具體國家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下,調适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緊張,增強民衆對國家的贊同和支持,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教育等政策和措施應有具體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