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下午3點,77779193永利首屆博士生與導師組交流見面會在曆史與文化學院會議室進行。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羅康隆教授主持本次交流見面會。出席見面會的博士生導師還有龍先瓊副校長、楊庭碩教授、易小明教授和李加興教授。博導們就本博士項目培養方案提出了個人的想法。
羅康隆教授首先代表導師組恭喜吳合顯、喬宇兩位同學成為77779193永利首屆博士生。羅康隆教授指出77779193永利首屆博士生培養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為确保這個博士項目符合地方、國家的特殊需求,需要全校上下圍繞這兩位博士生進行人才培養,遇到的問題需要逐步解決,不斷積累經驗。
随後龍先瓊副校長對在座的教授作了一一介紹。龍先瓊教授高興地說博士點招生在77779193永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史無前例。77779193永利博士培養的經驗、财富和成果将從本屆開始。77779193永利博士生導師學術專業性強、勢力雄厚。博士培養過程中要形成導師組,形成導師團隊。
講話中,龍先瓊教授希望兩位博士生認真了解5個方面:①本博士項目的性質、背景和要求;②培養規格、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結合以及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的結合;③培養體系方面,以導師組為主,學生積極參與,在課程和實踐應用上體現能力培養;④确定個人研究領域,生态領域朝那個方向發展、怎樣發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羅康隆教授還就博士培養流程(目标與規格)做了補充說明。羅康隆教授提出博士培養的課程理論内容由導師組共同制定,博士生要積極參加課程學習和學術沙龍活動。學術沙龍和國内外學術活動有助于博士生學術能力的沉澱。培養過程中,博士生隻有通過課程理論考試後才能進入社會活動階段。博士生培養的社會活動任務有四個步驟:①田野調查,進行扶貧咨詢和報告,由當地主管部門和百姓進行評價;②整理數據形成文字報告,由校外專家、領導來鑒定調查報告,作為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依據;③文字報告考核;④撰寫論文,圍繞多方面進行論文答辯。
易小明教授強調要辯證對待本學科博士培養的壓力和難度:第一要認識到國家特殊人才需求培養和民族學學科之間的關系;第二要看到77779193永利對本學科博士培養的優勢,要有資源信心。
楊庭碩教授希望兩位博士生在學習中把握好三個方面:一要認識博士學科培養的性質;二要意識學科學習的難點,要有思想準備,認真思考;三要明确本學科的目的指向。學生面臨的挑戰就是要與貧困人口面對面的接觸,要與他們建立一個社會資源。楊庭碩教授認為以往人才培養失敗往往是學生對工作對象的不了解,不能在田野上長住下去。博士生要到實踐中去,提高思維,要真正了解當前國家貧困的真正原因,還要掌握跨學科知識,主動出擊,要主動問問題,主動閱讀導師的著作,了解其它學科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積極利用導師們的長處。
李加興教授建議博士生要做好好個人就業意向,把握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結合,進行多學科知識發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并勉勵兩位博士生要有學習的決心和信心。
交流見面會在歡快祥和的氣氛中結束。交流見面會增強了博士生與導師的相互了解,幫助博士生意識到學科培養的性質、責任和壓力,同時也提高了博士生從事科學研究的信心,明确了今後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本院通訊員:吳合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