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與文化學院、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教師出席第十七屆世界人類學與民族學大會
2013年8月5日,曆史與文化學院、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羅康隆、暨愛民、瞿州蓮、邵侃、朱晴晴、李淩霞、麻春霞、覃娜娜等8位教師應邀出席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召開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七屆世界大會,主持現代“民族學與生态文明的發展”專題會議。
以“培養人文精神,面對現實世界”(Evolving Humanity, Emerging Worlds)為主題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七屆世界大會于8月5日至10日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英國組織2013世界大會的目标有三個:一是包含人類學的所有分支學科以及人類學家的研究興趣;二是将提供一個持久的、具有廣泛影響的人類學作為科學學科對國際機構、政府、和公衆重要性的論述;三是為世界人類學未來發展設置議程,并将其視為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參加這次大會的代表來自69個國家,共1340人,提交了1480篇論文。這次大會共舉辦了212個專題會議、2場名家講座、3場公開辯論會、1場開放式研讨會以及圖書、圖片展覽和影視片展播等,并投票選舉2018年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八屆世界大會的主辦權。
我院參會老師于8月5日下午抵達曼徹斯特, 8月6日報到、出席開幕儀式,并與來自英國、印度等國的學者積極展開學術交流。
8月9日,我院主持的“現代民族學與生态文明的發展”專題會議在曼徹斯特大學舉行。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教授是此次專題會議主席,有10多位代表宣讀了會議論文,并圍繞生态文明主題展開了熱烈讨論。會議由暨愛民教授主持。
此次“現代民族學與生态文明的發展”專題會議内容豐富,與大會主題密切相關。在專題會議中,學者們提供了精彩的案例,涉及到侗族、瑤族、彜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時間涵蓋了明代、清代以及近現代,地域從黃河到清水江,從西南到華南,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體現出了人類學民族學這一被稱為“最人性化的科學和最科學的人文”的學科魅力。
除了主持好這次專題會議,我參會人員還積極參與了多場大會所組織的學術講座以及學術辯論會,與國外學者開展了積極、廣泛的交流活動,同時努力推介77779193永利及其研究特色,充分實現了預期參會目标,滿載而歸。
本院通訊員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