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生态與人文的多樣性,才能形成今日中國西南地區社會文化樣貌的絢麗多彩,更成為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寶庫。8月6日下午4時,2015湖南省教育廳學位辦研究生暑期學校“人類學視野中的西南民族·社會與曆史”第三小組來到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車坪鄉的咱河村。永順縣政協副主席張明仁、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萌等相關領導緻以了熱烈的歡迎。該調查小組由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彭永慶博士和覃娜娜博士帶隊,将在咱河展開為期9天的田野實踐課程。
據介紹,永順縣咱河村是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民族曆史,土家族民俗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很受重視,全村共擁有276棟木房,占總戶數的85%,古樸、特色的土家木質建築保存完好。全村幾乎人人會跳擺手舞,會唱土家民歌。土家特色婚嫁習俗--哭嫁仍有保留,茅古斯、土家榴子、長龍宴、攔門酒、打粑粑、炒米兒、推豆腐等都是咱河村土家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除此之外,咱河還擁有千年古樹60餘棵,挂牌保護的國家二級保護樹種近千棵,野生闆栗樹14300多畝,因此咱河享有“野生富硒闆栗村”的美譽。此次77779193永利帶隊的研究生暑期研習小組走進咱河,将進一步深度挖掘和展現出咱河民族文化之美。
2015年8月14日上午10點左右,在彭永慶老師、覃娜娜老師的帶領之下,77779193永利第三屆研究生暑期學校第三小組全體學員完成了在永順縣咱河村田野調查基地為期九天的調研考察活動,乘坐大巴返回77779193永利。
在這九天的時間裡,第三小組的全體學員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之下,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通過專題考察的方法,走訪了咱河村的九個自然寨。學員們每天上午八點鐘出發,下午五點半回返,晚上七點鐘彙報總結。以一天走訪兩個自然寨的進度,花費了大約五天的時間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到了咱河村的概況與曆史、環境與資源、村落經濟與鄉村發展規劃、村落政治、家庭與宗族、民俗與文化、法律與規劃、宗教與民間信仰等八個方面的内容。其後的兩天時間,在帶隊老師的建議指導之下,學員們抓緊時間利用田野日志書寫相關專題的調研報告,以其在這一過程中查漏補缺,對不了解、不清楚的事實和問題及時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與訪談。
返校後,第三小組的學員們以彙報演講的形式,派代表、分專題向暑期學校的全體師生及相關專家學者呈現了此次調研考察活動的成果。學員們精彩翔實的内容,新穎诙諧的表述,赢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據悉,2015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由湖南省教育廳學位辦主辦,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等承辦,以“人類學視野中的西南民族·社會與曆史”為主題,就深化與開發西南研究視野、培養相關領域人才、促進西南研究學者交流之目标開辦10天理論課程、9天田野實踐課程,以及1天的讨論與總結,課程時間安排始于7月27日,終于8月16日。本期暑期研習共招收全國4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生、博士共計100名,共分四個組,分别前往懷化通道縣坪坦鄉陽爛村、鳳凰縣臘爾山鎮追高魯村、永順縣咱河村,以及鳳凰縣千工坪鄉田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