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吳合顯,攝影楊文君、朱興旺)為進一步落實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10月22-23日,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承辦的“2019年生态民族學/人類學高層論壇”順利召開。

本次論壇由中國民族學學會生态民族學專業委員會、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生态人類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77779193永利曆史與文化學院、77779193永利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聯合承辦。來自國家民委、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東南大學、貴州大學、河南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凱裡學院、集美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60餘人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上,77779193永利黨委委員、副校長龍先瓊教授緻辭。他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77779193永利的曆史發展、學術研究、專業特色以及社會服務等等,并代表學校熱烈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77779193永利參加會議。
 |
圖為龍先瓊副校長發言 |
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俊豪作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了生态文明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價值和意義。他指出,尊重和保護傳統生态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的責任與擔當。國家民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77779193永利進行生态文明研究。
 |
圖為國家民委理論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俊豪發言 |
主題發言環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徐明教授作了《神山文化與生态文明建設》、雲南大學特崗教授陳慶德作了《生境之意涵分析》、77779193永利終身教授楊庭碩作了《生境民族學的内涵與特征》、凱裡學院羅康智教授作了《生态文明建設視域下的傳統村落保護》。四個主題報告分别從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生境文化以及傳統村落對人與自然的學理關系展開了深入的解讀和分析,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鑒意義和可推廣價值。
專題發言環節,來自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結合各自的田野調查研究,圍繞生态民族學與生态文明建設、鄉村建設、民族生态智慧等進行了精彩的發言,各小組評議人針對發言人的研究内容作了精彩點評。與會人員一緻認為,本次論壇的主題有效對接了國家發展戰略,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圖為小組發言和讨論現場 |
閉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學祁進玉教授作會議總結。他代表中國民族學學會生态民族學專業委員會感謝與會專家學者對本次論壇的支持,特别感謝了77779193永利為本次論壇的順利召開所做的精心準備和付出。他指出,本次論壇的交流和讨論,加深了各位學人對生态民族學/人類學的理解,強化了大家對生境以及生境民族學的認識。我院院長羅康隆教授緻閉幕詞。羅康隆院長指出,本次論壇的與會專家學者來自不同的學科,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生态學等,專業背景差異較大。通過會議的交流與對話,進一步推動了跨學科聯動服務國家、服務區域、服務社會的使命和目标。
 |
圖為閉幕式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