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吳合顯)11月8-10日,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2019年年會在昆明雲南民族大學召開。
 |
圖為大會現場 |
我院成功舉辦了“生态文明視野下的生境、生計與生命”專題會議。本專題共有與會人員30人,分别來自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貴州财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内蒙古師範大學、西藏民族大學、大理大學、77779193永利等高校,收到學術論文26篇,26位專家學者在會上發言。

|
圖為專題會議人員合影 |
我院院長羅康隆教授擔任專題會議引話人,内蒙古師範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院長烏日陶克陶胡教授主持會議,雲南民族大學學報主編王東昕教授作評議。
 |
圖為羅康隆院長介紹專題會議 |
會議發言主要針對我國各民族地區的生境、生計與生命特點,對當代生态文明建設的實際需要和可能,展開了深入的探讨;對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
我院陳茜老師發言 |
 |
我院何治民老師發言 |
與會專家學者一緻認同,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設,必須做好三個“精準認識。一是精準認識曆史,就是要精準認識當地人與環境協同演化的曆史過程;二是精準認識文化,就是要精準認識各民族的文化,認識、利用、維護、創新當地環境的當代價值;三是精準認識生态,就是要精準認識當地所處生态環境的本底特征,把握該生态系統的脆弱環節,把握該生态系統應對自然和社會風險的機理,把握該生态系統常态運行的自我維持潛力。
大家認為,隻有在上述三個“精準認識”的基礎上,才能規劃切實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設的方案、途徑和辦法。與此同時,這三個“精準認識”,更是每一個人類學民族學學者責無旁貸的使命和擔當。隻有做到這一步,我國各民族群衆才能成為生态文明建設的主體,生态文明建設才可望在中國大地上實現。
 |
圖為吳合顯老師作專題總結發言 |
本屆年會共推薦97篇優秀論文。我院教師何治民博士遞交的論文《傳統農業複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價值研究》榮獲優秀論文獎。
(審校、編輯:呂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