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殷沙漫、陳先,攝影郭慶)曆史與文化學院第十三屆學術活動月暨第十一屆研究生學術活動節,在齊魯大樓407民族學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活動開幕由曆史與文化學院黨委書記瞿州蓮主持,出席活動的領導專家有77779193永利副校長鐘海平、哲學社科處處長吳曉、雲南大學特崗教授陳慶德,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羅康隆、77779193永利終身教授楊庭碩、曆史與文化學院副院長暨愛民、邵侃以及學院碩博研究生、本科生和黨員同志們。

本次學術活動月緊密結合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幕式上,羅康隆院長、吳曉處長、鐘海平校長分别做了講話。首先,羅康隆緻開幕辭。他強調了此次活動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國家、對我們的必要性。随後,他解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原因,并借此回顧了曆史與文化學院的發展史,由此引出要明确為地方服務的任務。他指出,學術本沒有月、沒有節,但是對于吉首這個交通不便、地形偏僻的地方而言,“學術活動月”、“學術活動節”意義重大。他強調,金秋時節天氣涼爽,是讀書的好時機,因此大家要通過各種學術活動不斷完善思想,堅持與貫徹“從田野中來,到田野中去”的學術理念。
随後,吳曉發表講話。他主要從個人的角度對大家提了諸多建議。他指出,“學術活動月”、“學術活動節”作為對學術尊重與敬畏的儀式,能讓我們對它保持仰望與尊重。他提倡要不斷地發現他人、發現自我,開闊視野,進而形成新的認識。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要充分發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活動中來,形成自己的感悟與認識。
最後,鐘海平緻辭。他主要談到了活動的意義,并對活動的開展提出了幾點要求。他列舉了曆史與文化學院近年來的成就,比如學院在我校諸多學院中創造了多個“第一”與“之最”,又比如曆史與文化學院擁有我校第一個博士生流動站等。這些都足以表現出鐘副校長對我院的高度重視與殷切期望。同時,他提出了幾點要求:我院要做好本職工作,各部門之間要協調服務工作;對于國内外著名學者,要做好接待工作;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宣傳工作,提高我院乃至我校的知名度。最後,他強調了一屆又一屆地舉辦學術活動的具有重大意義,并祝願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我院民族學學科一路走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和國内外學科比較之下仍然存在的較大差距和較多的問題,全院上下将繼續齊心協力,在新的階段圍繞目标找差距找問題抓落實,攻堅克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開幕式結束,緊接着的是本次學術活動月的第一場主題講座,雲南大學特崗教授陳慶德先生做了《鄉村振興的反思》學術報告。陳教授抛出“何為鄉村?鄉村占主導地位的産業是什麼?什麼叫鄉村振興?”三個問題向在座的老師同學進行發問,循循善誘,以18世紀的産業革命為導言,深入淺出地表達了對鄉村振興的獨特見解,并告誡在座的研究生們“要用自己的深刻體會去表達對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看法,以曆史的視野來思考問題,而不是照搬照抄理論”。

在座的老師同學們屏氣凝神,若有所思,不時地響起陣陣掌聲,感謝陳教授為我們呈上的學術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