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

文化與田野——陽爛記事

時間:2013年04月25日 18:57

作者:

浏覽:




 2004年7月25日—8月16日我們一行九人在羅康隆、呂永鋒老師帶領下參加曆史系文化與田野——侗族社會調查活動。以通道縣陽爛村為田野工作點做為期20餘天的調查。

帶着對異族文化與生活的神秘向往,對即将開始的田野生活的期待,忘了旅途的勞累與疲倦,我們走進了侗家村寨,一個山水環繞、幽僻甯靜的小山村。到了的那天,望着古老的木樓、鼓樓、小橋以及河邊浣洗的村婦、趕着鴨子的白發老翁、還有不遠處飄着稻香的田野,我們在懷疑這是否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白發、垂苕、雞犬相聞——接下來的生活更讓我們深信不疑這就是一個遠離塵世、遠離喧嚣的世外桃源。

此次調查内容涉及侗族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築器物、民俗風情、生産生活、宗教信仰、宗族組織等等。我們九人各有分工,按照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法,依據每人的調查提綱去執行。白天我們深入民衆,采取聊天、訪問、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資料,晚上就在小閣樓裡整理資料并輸入電腦,一起讨論當天的收獲、安排次日的任務。我們的到來給這個甯靜的村莊帶來了不少熱鬧氣氛。我們與村民們很快就熟識了,他們熱情地與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去做客,積極主動地跟我們聊天,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的問題,接受我們的采訪。不懂漢話的大爺、大媽也會想辦法和我們聊上一陣,我們也現學現賣用剛學會的幾句侗話和他們聊,盡管語言不通,但心是相通的,情是相通的。在這裡,從城市裡來的我們不用設防、不用僞裝;在這裡,我們坦誠相待、我們開懷大笑、暢所欲言。



上一篇:楊庭碩:地方性知識在生态維護中的作用與價值 下一篇:張曉:美國苗族的社會适應與文化傳承

關閉